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单位简介
园艺研究所(原名种质资源研究所,2020年10月更名)成立于2004年,为宁夏农林科学院内设科研机构,是全区唯一公益性园艺专业研究所。依托我所建设有“宁夏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设施蔬菜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团队”“闽宁食用菌研发中心”3个平台,贺兰山东麓葡萄综合试验站、银川大宗蔬菜试验站、中卫西甜瓜试验站和银川苹果试验站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园艺所在学科建设、科技攻关、成果产出、技术示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影响力的省级专业园艺研究机构。
职能职责
(一)开展果树、蔬菜、西甜瓜、食用菌、花卉等园艺作物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
(二)开展温室设施、环境调控新技术研究;
(三)开展露地和设施园艺作物生理及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四)开展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技术研究与示范。
机构设置及职责
全所核定公益一类编制43个,领导职数3名,其中所长1名(正处级)、副所长2名(副处级),内设办公室和果树、蔬菜、西甜瓜、食用菌与花卉、园艺产品贮藏加工5个研究室,科级领导职数6正6副。
主要职责:针对宁夏园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果树、蔬菜、西甜瓜、食用菌、花卉等园艺作物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开展园艺设施、环境调控新技术研究;开展露地和设施园艺作物生理及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方向
一、果树育种与栽培
(一)研究方向定位
主要以果树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集成创新、采后贮运技术为研究方向,以“优质、安全、简约、生态、高效”为研究目标,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果实重要品质性状形成与调控机理、病虫草害生态治理等基础性研究工作,根据不同树种、品种优势产区的立地条件和制约因素,挖掘利用本土资源,研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在品种结构优化、栽植模式构建、修剪技术轻简、肥水管理高效、病虫精准防控、花果管理省力和果实品质提升等技术方面引进和集成创新,构建区域性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新示范推广服务模式,在不同优势产区示范推广,发挥科技支撑产业作用,实现果树产业省力降本、提质增效。
(二)科研团队
果树育种与栽培研究室现有成员1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评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3人评为宁夏农林科学院青年科技骨干。
(三)基础条件
拥有果树种质资源圃4个,总面积90亩,日光温室8座,果树生理实验室1个。现保存苹果、红枣、梨、桃等种质资源105份,创制新的种质材料4180份(枣3500份,鲜食葡萄680份),申请品种保护的2个;在全区建立果树核心试验示范基地10个,持续开展果树品种适应性评价、轻简化生产技术、果园生态环境调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果品采后储运及加工技术的研发与示范。
(四)支撑产业情况
依托科技项目支撑,科技助力果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特色果树品种资源不断丰富,品种选育能力、适生品种筛选力度不断增强,特色果树品种栽植面积不断扩大;主干圆柱形、纺锤形等高光效树体整形修剪技术得到大力推广,老龄郁闭园改造卓有成效,果园郁闭状况得到一定缓解;果树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适宜区快速应用,进一步加快了宁夏果树产业化发展步伐;建立了现代果树栽培基地10余个,总面积1000余亩;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0余期,培训各类人员25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在省级平台宣传报道5次。以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为要求,优化品种布局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技术集成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科技创新,为果业增产增效,为果乡增绿添彩,为果农增收致富,为国家创造财富,为人民创造美好,为社会创造价值。
二、蔬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
(一)研究方向定位
开展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创制,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挖掘关键基因,创制优异种质,培育高风味、高抗鲜食番茄品种和高抗、高产、干鲜两用的辣椒品种;开展设施和露地蔬菜种苗集约化生产技术、栽培营养和品质调控、无土栽培技术、水肥精准栽培技术、土壤生态健康利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示范推广,支撑我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科研团队
蔬菜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1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人,二级研究员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自治区优秀青年后备骨干”1人;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1人。
(三)基础条件
建有蔬菜种质资源圃50亩,育种网室7020m2,现保存番茄、辣椒种质资源600多份,创制新的种质材料108份。建有装配式日光温室、越冬桥式大拱棚和装配式大拱棚20亩,持续开展蔬菜营养调控、品质提升、资源鉴定、蔬菜废弃物利用等相关研究。在全区建立蔬菜试验示范基地12个,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蔬菜主产区、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均有合作。
(四)支撑产业情况
依托科技支撑项目,通过培育蔬菜新品种和研发蔬菜产业关键技术,支撑蔬菜产业的发展;新培育的5个辣椒品种,在宁夏平罗、贺兰,甘肃张掖等地累计示范推广2.36万亩,亩均增产6.7%-11.5%,增产效果明显;研发的新材料结构温棚、设施和露地蔬菜水肥精准管理方案、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模式、露地冷凉蔬菜高效轮作和机械化栽培模式、拱棚辣椒连作障碍消解技术和筛选出的抗连作砧木和抗病高产蔬菜新品种,在全区的12个核心示范基地进行示范和推广,日光温室亩均新增收入1550元以上,拱棚辣椒亩新增收入1200元以上,露地冷凉蔬菜每亩节本增效800元以上;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优化集成示范在区内外累计推广15.51万亩,增收节支5.1亿元,总产值18.73亿元。通过建立整装技术典型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龙头企业吸纳周边村民以务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等模式参与进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
三、西甜瓜育种与栽培
(一)研究方向定位
主要开展西瓜甜瓜及其他葫芦科作物的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不间断开展葫芦科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创新和利用研究,深入探究西瓜甜瓜产量、品质、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形成的分子机理,利用分子辅助育种切实提升育种工作效率和成效,培育适宜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消费习惯的西瓜、甜瓜和砧木新品种。围绕西瓜甜瓜健康高效生产,开展化感作用机理、根际土壤微环境调控、西甜瓜根系生长调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消减连作障碍危害,配套西甜瓜品质提升和农机农艺融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西甜瓜规模化、标准化和差异化的高质量生产体系。
(二)科研团队
西甜瓜研究室拥有团队成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硕士研究生5人。其中1人为2018年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自治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为宁夏农林科学院青年科技骨干。
(三)基础条件
研究室拥有宁夏西瓜甜瓜种质资源圃,总面积40亩,其中大拱棚5栋。对国内外西瓜、甜瓜、南瓜等葫芦科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有计划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确保圃内已保存的种质资源的安全性及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筛选优异种质,构建核心种质;针对宁夏西甜瓜产业需要,开展种质创新利用,培育优新品种并研究配套栽培技术。目前,保存有西瓜、甜瓜、南瓜、丝瓜等资源2000余份;培育的西瓜甜瓜品种,3个获得国家新品种鉴定证书,1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11个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品种登记证书。
(四)支撑产业情况
“十三五”期间,建立建设核心示范区14个及3个扶贫基地,总面积1.43万亩,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24个,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装备累计示范面积22.58万亩,压砂地西瓜定植期提前15-20天,提高压砂地生产效率35%,增加效益15%以上。举办培训班观摩会54场(次),累计培训人数4439人次,其中农民科技骨干72人,发放宣传资料1.3万册(份)。分别在宁夏海原县官桥乡的张湾村、冯湾村以及中宁县喊叫水乡周马庄子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助力宁夏脱贫攻坚。
四、酿酒葡萄遗传育种与栽培
(一)研究方向定位
主要开展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种选育、栽培生理、加工酿造3方面研究。收集、鉴定和创制酿酒葡萄种质资源,挖掘关键基因,筛选优异种质,采用传统与分子辅助育种手段,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酿酒葡萄新品种,为酿酒葡萄产业提供优良品种;开展葡萄栽培生理、水肥智能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防灾减灾、贮藏加工、有机及宜机化栽培等研究示范,构建葡萄产业标准化的高质量生产技术体系,突破关键制约因子,推广转化自育良种,集成示范成熟技术,更好的服务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科研团队
目前研发团队主要成员共有7人,由2名博士和5名硕士组成,获“自治区313人才”1名,“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1名;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4人;其中院二级学科带头人1名,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名,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组成完善。
(三)基础条件
2021年获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成了酿造实验室,75亩的葡萄资源圃、网室7080m2、日光温室2栋、越冬拱棚1个。收集保存葡萄及砧木资源320多份,其中鲜食资源62份,酿酒资源210份,砧木资源48份,配制酿酒葡萄杂交组合23个,定植杂交苗2800多株。
(四)支撑产业情况
在不同生态区建立了标准化示范区5个,核心示范园2000亩,辐射面积8万亩,形成了“研究单位+企业+基地”的开发模式,研发成熟技术5项,集成示范600亩,实现了肥药减施25%以上,节水30%以上,亩增收425元。指导的多个基地葡萄园先后获得了“自治区优质葡萄园”称号,多个酒庄被评为列级葡萄酒庄。自然灾害应急方面积极行动,及时发挥技术服务作用。常年开展田间指导和技术培训,每年培训近30场次,培训人数3000人次以上,每年及时发布葡萄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通讯数篇。
五、园艺设施结构与环境调控
(一)研究方向定位
主要开展设施农业环境调控与园艺作物高效栽培技术、生物质资源化(基质化、基料化、肥料化)利用技术基础研究和施用技术开发等工作。重点在园艺设施工程设计与建造、设施园艺工厂化、精准环控装备与技术、设施环境模拟与智能控制、植物光生物学、植物光配方、人工光栽培、生物质园艺基质化及园艺作物无土栽培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
(二)科研团队
目前团队有核心成员3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1人。其中1人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自治区“国内引才312计划”人选,及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三)基础条件
在院属试验基地有试验用二代日光温室11栋、新型日光温室8栋、塑料拱棚4栋,农林废弃物基质化中试车间500m2,专用堆腐发酵温室1栋420m2。在院内拥有CR3000数据采集器1台,JTNT-D多通道热流测试仪2台,GTOP智能光照培养箱2台,光环境试验设备1套,多种型号水肥一体化施肥装备4套,温度、湿度、光质、光强、CO2等多套环境监测设备,实验室具备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土壤速效养分、土壤多参数速测仪、土壤紧实度仪、土壤三相仪等相关仪器设备,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学科开展的相关试验。
(四)支撑产业情况
学科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设施园艺产业发展,通过多类型项目执行,重点在中干旱区盐池、同心、红寺堡、海源、西吉、原州区等地区进行新型设施结构设计与建造、设施瓜菜优新品种引选等产业技术服务工作,在引黄灌区银川、中卫、灵武等等地区设施蔬菜(韭菜)高质高效生产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重点研发地方资源基质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这是解决农业废弃物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将为宁夏乃至西北地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更多参考。设施结构与环境调控团队近十年累计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40余万亩。
六、食用菌栽培与育种
(一)研究方向定位
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引进、收集、鉴定评价与菌种保藏关键技术研究,珍稀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研发,菌渣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功能性食品研发,构建林菇、菌菜等复合栽培新模式等,进行系统化、工程化研究和成果转化,达到优质、高产、绿色的生产目标,为宁夏的食用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科研团队
目前团队有核心成员4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1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为宁夏农林科学院青年优秀骨干。
(三)基础条件
2020年建成闽宁食用菌研发中心,以研发中心为平台,与福建农林科学院深度合作,进行食用菌育种与栽培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食用菌种质资源引选、保藏与评价,栽培基质与菌渣开发利用,栽培生理与栽培技术研究,功能性食品研发等。
(四)支撑产业情况
学科团队紧紧围绕宁夏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针对食用菌栽培种类缺乏、菌种退化、产量及品质下降、新型栽培基质开发不足、菌渣资源化利用不高、栽培模式单一、功能绿色食品匮乏、菌种保藏不规范等关键问题,重点开展食用菌繁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等工作,近十年在全区示范推广优新食用菌品种10多种、示范推广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6个、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9项、菌渣循环利用技术3项,构建“林菇”立体栽培模式1项,实现了“农林废弃物-食用菌-菌渣-栽培基质/生物肥-还田”的高效循环利用模式。举办培训班6场(次),培训人数近千人,发放宣传资料近3000册(份)。将为宁夏食用菌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科研成果
一、获得奖励
(一)果树育种与栽培
1.2016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引黄灌区苹果优质丰产配套技术研究”。
2.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宁夏苹果主要病虫鸟害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蔬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
3.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冷凉区拱棚辣椒连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
4.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宁夏特色瓜菜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三)西甜瓜育种与栽培
5.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宁农科1号、3号西瓜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6.2019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夏骄子、西夏嘉年华和西夏绿龙西瓜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
(四)酿酒葡萄遗传育种与栽培
7.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宁夏贺兰山东路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第四完成单位)。
8.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葡萄种质资源引选与脱毒种苗示范推广”。
(五)园艺设施结构与环境调控
9.2016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宁夏干旱半干旱节水高效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第三完成单位)。
10.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宁南山区冷凉蔬菜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第四完成单位)。
二、成果登记
(一)果树育种与栽培
1.枣树雄性不育特性及育种技术研究
2.设施果树超早熟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3.一种果树大枝修剪方法及修剪用装置
4.一种引黄灌区设施桃树的栽培方法
5.引黄灌区苹果优质丰产配套技术研究
6.宁夏苹果主要病虫鸟害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7.设施果树新品种引进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二)蔬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
8.特色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创制
9.新型温棚构建及蔬菜高新栽培技术研究示范
10.露地冷凉蔬菜高效低耗规模化栽培技术示范
11.拱棚辣椒标准化栽培试验示范
12.日光温室蔬菜精准管理栽培技术研究
13.辣椒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研究
14.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15.宁夏非耕地日光温室沙培蔬菜技术研究
16.柠条和果蔬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示范
17.台湾名优果蔬品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
(三)西甜瓜育种与栽培
18.压砂地西瓜新品种-宁农科1号
19.西瓜甜瓜优质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与示范
20.宁夏露地西瓜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性状评价指标研究
21.宁夏优质西瓜甜瓜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种质创新研究
22.压砂地西瓜甜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
23.西甜瓜特色种质资源鉴定培育与栽培展示
24.一种聚水集肥的垄作瓜类种植自动化沟渠注水装置
(四)酿酒葡萄遗传育种与栽培
25.宁夏鲜食葡萄资源收集及筛选
26.酿酒葡萄水肥调控与简易防寒研究示范
27.酿酒葡萄优良品种引选及苗木快繁技术研究
(五)园艺设施结构与环境调控
28.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29.观赏蔬菜新品种引进与关键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30.野生蔬菜(茖葱)资源保存与驯化利用研究
31.中部干旱区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32.宁夏旱作节水科技示范区设施蔬菜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六)食用菌栽培与育种
33.平菇基质创制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取得的标准
(一)果树育种与栽培
1.DB64/T1144-2015设施桃树主干型栽培技术规程
2.DB64/T1195-2016 旱砂地低效枣园高接换种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3.DB64/T1564-2018桃树主干型密植栽培技术规程
(二)蔬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
4.DB64/T1286-2016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冬春茬黄瓜沙培栽培技术规程
5.DB64/T1287-2016日光温室鲜食芦笋栽培技术规程
6.DB64/T1285-2016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冬春茬西瓜沙培栽培技术规程
7.DB64/T1591-2019绿色食品(A级)日光温室菜豆栽培技术规程
8.DB64/T1593-2019宁南山区露地松花菜栽培技术规程
9.DB64/T1594-2019宁南山区露地甘蓝栽培技术规程
10.DB64/T1595-2019宁南山区露地蒜苗复种娃娃菜栽培技术规程
11.DB64/T1603-2019拱棚辣椒制种技术规程
12.DB64/T1606-2019日光温室薄皮甜瓜栽培技术规程
13.DB64/T1607-2019日光温室嫁接辣椒有机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14.DB64/T1715-2020拱棚甘蓝间作辣椒复种菠菜一年三茬栽培技术规程
15.DB64/T1713-2020多层覆盖内置保温被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16.DB64/T1721-2020宁南山区露地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
17.DB64/T1728-2020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栽培芹菜技术规程
18.DB64/T1727-2020日光温室立体架草莓栽培技术规程
19.DB64/T1736-2020装配式双层膜拱棚建造技术规程
20.DB64/T1742-2020越冬桥式大棚建造技术规程
21.DB64/T1743-2020装配式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三)西甜瓜育种与栽培
22.DB64/T635-2010绿色食品(A级)无子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23.DB64/T636-2010绿色食品(A级)无子西瓜商品质量标准
24.DB64/T632-2010西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25.DB64/T633-2010西瓜甜瓜杂交种子贮藏技术规程
26.DB64/T634-2010甜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27.DB64/T716-2011绿色食品(A级)露地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28.DB64/T717-2011绿色食品(A级)大拱棚薄皮甜瓜生产技术规程
29.DB64/T719-2011绿色食品(A级)大拱棚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30.DB64/T720-2011绿色食品(A级)压砂地西瓜甜瓜肥料安全使用准则
31.DB64/T928-2013日光温室番茄熊蜂授粉技术规程
32.DB64/T1244-2016绿色食品(A级)露地苦瓜生产技术规程
33.DB64/T1247-2016设施西瓜、甜瓜昆虫授粉技术规程
34.DB64/T1283-2016绿色食品(A级)露地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35.DB64/T1242-2016甜瓜嫁接育苗生产技术规程
36.DB64/T1622-2019绿色食品压砂地西瓜嫁接生产技术规程
37.DB64/T565-2019绿色食品压砂地西瓜质量标准
38.DB64/T564-2019绿色食品压砂地西瓜地膜覆生产技术规程
39.DB64/T566-2019绿色食品压砂地甜瓜地膜覆生产技术规程
(四)酿酒葡萄遗传育种与栽培
40.DB64/T1543-2018威代尔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41.DB64/T1214-2016酿酒葡萄干红原料采收技术规程
(五)园艺设施结构与环境调控
42.DB64/T1246-2016草本秸秆制作园艺基质技术规程
43.DB64/T1243-2016绿色食品(A级)拱棚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44.DB64/T1245-2016有机食品 露地洋葱生产技术规程
45.DB64/T1284-2016有机食品 露地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46.DB64/T1634-2019韭菜育苗技术规程
47.DB64/T1633-2019装配式(NK-Ⅰ型)塑料拱棚设计与建造技术规程
48.DB64/T1627-2019日光温室嫁接茄子平茬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49.DB64/T1632-2019茖葱种苗组培操作技术规程
50.DB64/T1631-2019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芹菜间作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51.DB64/T1629-2019有机食品 露地芹菜生产技术规程
52.DB64/T1628-2019有机食品 露地胡萝卜生产技术规程
53.DB64/T1728-2020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栽培芹菜技术规程
(六)食用菌栽培与育种
54.DB64/T1484-2017温室盆栽灵芝技术规程
55.DB64/T1608-2019熟料袋栽平菇技术规程
56.DB64/T1609-2019发酵料袋栽平菇技术规程
四、登记品种
(一)蔬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
1.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宁椒3号”:GPD辣椒(2018)641592
2.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宁椒6号”:GPD辣椒(2018)641593
3.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
4.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宁椒8号”:GPD辣椒(2018)641472
5.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宁椒10号”:GPD辣椒(2018)641591
(二)西甜瓜育种与栽培
6.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西瓜宁农科5号”:GDP西瓜(2018)641100
7.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西瓜宁农科6号”:GDP西瓜(2018)641209
8.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宁农科1号”:GDP西瓜(2018)641208
9.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宁农科3号”:GDP西瓜(2018)641207
10.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西夏绿宝”:GDP西瓜(2017)640204
11.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西夏绿龙”:GDP西瓜(2018)642104
12.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西夏嘉年华”:GDP西瓜(2018)641205
13.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西夏娇子”:GDP西瓜(2018)641206
14.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西夏绿秀”:GDP西瓜(2019)640189
15.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甜瓜宁甜1号”:GDP甜瓜(2018)640701
16.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甜瓜宁甜2号”:GDP甜瓜(2018)640810
五、获得专利
(一)果树育种与栽培
1.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引黄灌区设施桃树栽培方法[P].ZL 2017 1 0353203.2
2.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果树大枝修剪方法及修剪用方法[P].ZL 2019 1 0461979.5
3.国家发明专利:枣树定植当年嫁接栽培方法(ZL 2014 1 0210107.9)
(二)蔬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
4.发明专利:Greenhouse Bioreactor System 2020100880
5.发明专利:Pepper Planting Method For Overcoming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in A Greenhouse 2020100875
(三)西甜瓜育种与栽培
6.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压砂地西瓜甜瓜优质高效生产方法ZL201710353203.2
7.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聚水集肥的垄作瓜类种植自动化沟渠注水装置ZL201911004642.8
(四)园艺设施结构与环境调控
8.国家发明专利:槽式日光温室及其建造方法[P].ZL201210176938.X
9.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果树枝条发酵料的制备方法及含有制备的发酵料的果蔬栽培和育苗基质[P].ZL 201710866438.1
10.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园艺基质化发酵剂及发酵方法[P].ZL 201910839582.5
人才及科技团队
在职科技人员41人(正高级9人、副高级15人、中级16人,研究实习员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人、硕士学位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中共党员25人(分设4个党小组);宁夏“313”领军人才2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4人;院二级学科带头人4人;宁夏农业农村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全区农业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首席岗位1人。目前,蔬菜团队12人,酿酒葡萄团队8人,果树团队10人,西甜瓜团队7人,食用菌团队4人。
人才需求
人才待遇:引进2名以上博士研究生,除享受事业单位工资和绩效待遇外,每月发放高层次人才补贴4000元,每月发放住房补贴2000元,连续发放 5年,并可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另外,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规定,还享受科研、医疗、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相应待遇。
党建工作
园艺所党支部共有党员25名,成立了由3名委员组成的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始终围绕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进一步强化党员管理规范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服务基层常态化,结合园艺所主要学科方向设立蔬菜、酿酒葡萄、西甜瓜和果树4个党小组开展活动,促进了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每年至少2次专题安排部署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在农科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所党支部以党的组织建设为核心,切实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年初按照院党委党建工作重点,结合科研工作实际制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理论学习计划和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计划,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对党员干部和科研人员的政治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三强九严”工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按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要求,坚持组织生活会制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按时讲党课,并做到会议“六有”,即有签到、有议程、有学习材料、有记录、有笔记、有图片。各党小组深入基层、深入科研实际结合学科方向组织党员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注重学用结合,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建强堡垒,勇当先锋,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