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单位简介
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宁夏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隶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 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以及标准制(修)订;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查;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检验及食品、农产品、饲料、土壤、水等检验检测工作的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
现有在编人员30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博士1人,硕士15人;院一、二级学科带头人2人。自治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科技创新团队1个。建有农业农村部枸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农村 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银川);被农业农村部先后授予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定点监测机构、有机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等,具有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多项国家级检测资质。
配备有国内外先进的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稳定性同位素质谱-元素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仪等160余台(套)设备,价值3400万元。截至目前是宁夏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配备相对齐全以及检测水平区内领先的检测单位,已成为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技术支撑的基地。
“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及自治区各类项目100余项。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登记成果1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颁布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6项;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枸杞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22项;发表论文96篇,为提升我区特色农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先后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获“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先进单位”等多项称号和荣誉。
通讯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590号
邮政编码:750002
联系电话:0951-6886862
职能职责
(一)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二)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
(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
(四)开展农产品质量、产地环境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
机构设置及职责
内设办公室、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室、风险评估研究室、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室、测试分析室5个正科级机构。主要职责:一、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二、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四、开展农产品质量、产地环境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
研究方向
一、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
针对我区特色农产品已知和未知营养成分、活性物质,主要开展未知物筛查方法、代谢组学技术、快速检测技术、营养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建立了枸杞、葡萄及葡萄酒等农产品中甜菜碱、黄酮、花青素、环磷酸腺苷、脂肪酸、农药等系列检测方法,形成了农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为各检验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方法依据;制定了枸杞中氯氰菊酯等22种农药国家食品安全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为枸杞产品质量判定提供限量依据。“十四五”期间,承担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特色农产品质量品质安全评价及产地识别技术研究》课题《特色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识别与检测技术研究》《葡萄酒、枸杞特征风味物质形成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开展营养功能成分识别、解析、检测分析方法研究,形成特色农产品功能性成分组成及检测方法标准体系和品质评价鉴定数据库;开展特征风味物质识别、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形成葡萄及葡萄酒、枸杞香气物质专属检测方法,阐明特征香气产生分子机制及调控技术手段,为我区特色农产品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监测、评估我区特色农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真菌毒素、违禁添加物等危害因子,解析我区特色农产品关键危害因子及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开展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研究,结合风险评估数据,制定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通过实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农村厅枸杞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危害因子排查及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等项目,基本摸清了影响我区枸杞、红枣、小品种蔬菜、禽蛋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违禁添加物等危害因子,明确了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风险因子和关键控制点,建立风险评估方法并提出了农产品安全生产管控措施。“十四五”期间,承担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夏枸杞质量安全指标体系构建》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特色农产品质量品质安全评价及产地识别技术研究》课题《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开展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相对效能因子、联合效应预测等技术研发宁夏枸杞中农药多残留标准检测方法、多农药残留联合毒性暴露风险评估技术和平台;并针对宁夏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安全隐患且评价指标不明确,开展宁夏枸杞、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中药材(黄芪、黄芩、党参等)、冷凉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违禁添加物、生物毒素等危害因子评估,解析关键危害因子对农产品品质影响机制,制定适宜于宁夏特色农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农产品安全生产管控指南,为促进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农产品产地识别与质量评价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矿质元素、近红外光谱等技术,开展宁夏特色农产品产地识别技术研究,筛选地域特征指标,形成特色农产品识别模型及方法体系。
确定了宁夏枸杞、盐池滩羊肉的产地特征元素,建立了基于矿质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色产品产地判别模型。“十四五”期间,承担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特色农产品质量品质安全评价及产地识别技术研究》课题《宁夏农产品产地识别技术研究》,研究筛选能够表征宁夏枸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产地信息特征指标,构建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识别模型及方法体系,为宁夏枸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识别及品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成果
一、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枸杞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建立了枸杞上农药母体及其代谢物的高效定量检测技术方法;探明了阿维菌素等48种农药的残留消解规律,明确了施用剂量、次数、安全间隔期等关键指标;确定了18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制定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共2项;明确了硒、锌等4种微量元素在枸杞上的安全施用阈值。制定的“枸杞中阿维菌素等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乙基多杀菌素等1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通过国家标委会审定待发布,行业标准(报批稿)1项;成果登记3项,发表论文33篇(其中SCI 1篇)。项目为企业申请“两品一标”认证检测枸杞产品39个,培训检测人员532人次。
二、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一)宁夏葡萄酒关键质量因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创新应用
开展了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全产业链关键品质因子识别及危害因子评估与控制的系统研究。构建了葡萄及葡萄酒中28个品质指标和10个危害指标的检测方法技术体系;建立了花色苷、酚酸和黄烷醇等宁夏葡萄及葡萄酒关键品质因子基础数据库和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了宁夏葡萄及葡萄酒中68种农药、6种重金属、2种生物毒素危害因子评估的科学方法及污染数据库;建立了葡萄酒中纳他霉素、赭曲霉毒素A等真菌毒素的系列降解方法,为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5篇,EI2篇,核心论文4篇。制定地方标准1项,登记成果1项,授权发明专利1件。
(二)特色优势农产品功能成分检测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
项目针对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功能成分筛查识别、含量分析、品质评价缺乏检测技术标准问题,开展枸杞、酿酒葡萄、葡萄酒、红枣、藜麦中功能成分识别与含量检测技术标准及产地土壤环境关键指标检测新方法研究。制定了地方标准2项,建立了新技术6项,优化并建立免试剂离子色谱测定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中9种有机酸方法,创新土壤盐分分析方法并建立免试剂离子色谱法。解决了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功能成分检测无标准可依、传统方法检测灵敏度低、分析效率低、检测成本高、有机试剂污染等问题。项目成果登记2项,发表论文16篇,SCI一篇。培养在读硕士、博士各1名,青年科技骨干3名。
三、农业行业标准
(一)《枸杞中甜菜碱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2947-2016)
本项目根据枸杞的特点及甜菜碱的特性,通过筛选提取方法、净化条件,优化流动相体系及配比等,建立了高效、准确的枸杞中甜菜碱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二)《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NY/T 3903-2021)
本项目针对枸杞的特点及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特性,通过筛选提取方法、净化条件,优化流动相体系及配比等,建立了高效、准确的枸杞中总黄酮(以芦丁计)测定的分光光度法,三种黄酮类化合物测定的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人才及科技团队
一、人才队伍
研究员(3名):张艳、王劲松、王晓菁
院级学科带头人(2名):一级学科带头人 张艳
二级学科带头人 王晓菁
自治区青年托举人才(2名):赵子丹、葛谦
二、科技团队
2019年获批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主要围绕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技术、农产品与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标准制(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等领域开展研究与技术服务。
先后承担国家及自治区各类项目79项,参与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颁布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开展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功能性成分检测方法研究,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枸杞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提出了枸杞、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风险防控措施;具备承检267个产品、319项参数的能力,为提升我区特色农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人才需求
人才待遇:引进2名以上博士研究生,除享受事业单位工资和绩效待遇外,每月发放高层次人才补贴4000元,每月发放住房补贴2000元,连续发放 5年,并可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另外,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规定,还享受科研、医疗、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相应待遇。
党建工作
一、党建工作情况
(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质标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质标所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每周五集中半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并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联合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党员公诺、重温入党誓词、瞻仰革命先烈、诵读烈士遗书、红色微故事宣讲、红色经典情景剧、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同时开设“党史知识微学习”专栏、购买发放指定学习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思想理论宣传学习,截至目前共组织专题学习会20次,开展专题交流研讨8次,共计32人次进行交流发言,开展党史知识测试1次。
(二)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质标所党支部书记与院分管领导签订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常态化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做好涉民族宗教等问题的舆情管控;三是组织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学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四是严格管理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党政主要负责人审核信息稿件内容,严把质量关,确保各类宣传的规范、真实、准确。
(三)三会一课
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紧扣“三强九严”工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发挥所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四)主题党日活动
开展“党建引领、组织动员、助力科研”“学理论强素质促工作”“学雷锋、树新风、志愿行”“缅怀先烈、砥砺初心,学史明责、担当重任”“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党送祝福,感恩新时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
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
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自觉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治区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持续纠正“四风”。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支部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并及时上报了“三个清单”。二是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组织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分管领导与科室主任分别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元旦”“春节”“端午”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廉洁自律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检查,深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院实施办法落地生根。四是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周”及“六廉”活动,组织党章专题学习、观看保密警示教育片、旁听法院庭审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大力倡导学思践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